星期三, 3月 21, 2007
Imaging Plate (IP)
一般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都是使用傳統的底片成像,後續的處理若沒弄好,可能就會令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辛苦白費;而現在新型的電子顯微鏡一般都會搭配有CCD,由電腦直接擷取,大大增加了方便性,但是礙於CCD元件本身限制,擷取像素範圍僅為1024×1024~4096×4096,所以一般僅適用於微區之High Resolution Image使用。
而許多經費充裕的實驗室,既不使用底片,也不利用CCD擷取影像,而是靠IP (Imaging plate);薄薄一片藍色的的塑膠板,尺寸、安裝、使用方式完全與傳統底片相容,而數位化的處理又有著CCD的便利性,這神奇的小玩意兒一直讓我十分好奇;恰巧看到IP相關介紹文件:
下文擷取自 裴宇陽, 唐國有, 郭之虞 新技術應用 二○○四年•第五期
成像板(Imaging Plate) IP 為日本Fuji 公司研發的面探測器,所依據的原理是光勵螢光PSL (Photositimulated Luminescence) ,其運作類似於照相底片,對X、β和γ射線等帶電粒子很敏感,首先IP 在X 射線等帶電粒子中曝光,形成潛像,然後用雷射逐個圖元的掃描IP(光激勵) ,激發光勵螢光,其強度正比於IP在該圖元所接受的射線照射劑量,並通過光電倍增管將光勵螢光轉化為電信號,形成數位化圖像。在完成射線圖像的讀出後,用鹵素燈照射IP 可以完全擦去潛像使IP 恢復原來的空白狀態。只要在IP 前加轉換屏,中子轉化物質可吸收熱中子或快中子通過相互作用後放出α、β或γ射線或反沖質子,即可實現對中子的IP 成像。IP 成像有較高的數位圖像品質,比膠片成像有更好的解析度、線性度、靈敏度和動態範圍,且直接形成數位化的圖像。需要設備包括: TEM 電鏡,讀出設備,擦寫設備,電腦。它使用比較方便,技術成熟。還有一種用X 射線成像板( IP-X) 的銦( In) 轉換法,主要用於快中子照相。還有目前正處在研究和開發階段的中子層析照相法。這與X射線“CT 照相法”很相似,對被照物裏透射出來的中子或射線,沿射線方向在一定平面角範圍內,均勻的佈置一系列探測器進行探測,並沿著一個固定的軸線旋轉物體獲得一系列的資訊,用電腦進行處理,獲得某一“剖面”圖像。
Ayato et al.
Application of the Imaging Plate to TEM Observation
J Electron Microsc (Tokyo).1990; 39: 444-448
Toshiya Sanami ,Mamoru Baba , Keilichiro Saito , et. al.,
Fastneutron profiling with an imaging pkate ,
Nucl. Instr. and Meth2001 ,A458: 720-728
M.Matsubayashi ,T. Hibiki ,K.Mishima ,et. al.,
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imaging plates to fast neutron radiography , Nucl. Instr. and Meth :2001 ,A463: 324-330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